我在大三上加入了怡樺老師研究室。在研究訓練中,可以學習到問卷整理、資料分析以及完整的研究流程之外,比較特別的是可以到醫院收案,面對面接觸到爸爸媽媽,訓練自己的口才以及危機處理的能力,是個非常難得的經驗!
專題討論:每週的meeting固定安排文獻討論,除了幫助我們吸收更多公衛相關議題的知識外,同時加強我們閱讀文獻的能力,並且透過全英文問答的方式來增強英語口說。
執行學術研究:在老師的lab讓我深刻了解,執行一個長期追蹤研究需要耗費多少的人力、行政與時間成本。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當好一名收案者,到醫院收案時除了要學會如何向符合研究資格者說明知情同意書,同時也能從中學習正確得體的應對進退。另外,透過寄送問卷或是電話邀請家訪等行政工作,都能幫助學生更加了解進行長期追蹤研究的各項細節。
積極給予學生足夠學術投入機會:老師非常支持學生申請科技部大專生計畫或參與公衛年會,藉此培養學生獨立執行研究的能力,過程中老師總是不吝嗇的給予支持與協助,讓學生在十足支持的環境中了解學術研究。若有幸參與,對於未來申請研究所,乃至研究所期間執行碩士論文研究,都十分有幫助。
每週的lab meeting 不只訓練我閱讀文獻的能力,也透過發問及各種問答間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進而更加瞭解一個嚴謹研究的雛形。
怡樺老師的大型追蹤計畫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各種身心理健康相關變項的資料搜集、建檔及分析。
我有機會接觸到計畫中家庭訪問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到靈活運用自己所受到的訪員訓練,如何在遵守SOP的同時也因應現場家長、小孩的臨時狀況而靈機應變。
對於婦幼心理議題有興趣時,怡樺老師也非常支持我進一步申請科技部計畫,並且在整個研究的過程都給予非常及時的協助。
資料來源:教務處
Q:大學部學生修讀專題研究課程可找有興趣之老師指導嗎?
Q:如學分已滿,可否採不計學分方式修讀?
Q:有專題研究或專題研究課程的任何問題,可以洽詢誰?